刻意练习与任务驱动学习

作者: admin 分类: 读书 发布时间: 2017-08-21 00:13

近一年来,对我学习方法方面影响最大的思想非“刻意练习”莫属。刻意练习对提升学习效果的好处也受到了非常多的智识分子的认可、推崇,比如《罗辑思维》这个节目中,罗振宇就专门讲过一期《高手是怎样练成的》,具体可以参考:http://wuli.fre9.com/xuexifangfa.html

在听了多个相关刻意练习的音频节目和文字资料之后,越来越发现其实很多高手推崇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都契合了刻意练习的基本思想。比如我业余学编程时,有专业的程序员就跟我说过,学编程,不要搬着书本就去看,自己多动手做一个个的小程序、小项目,不懂的地方再去翻书或者百度,学习效率最高。这种学习方法其实就是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有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支持:

1,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感受类型是“听”时,记忆的保持率为20%;当感受类型是“看”时,保持率为30%;当感受类型是“听+看”时,保持率为50%;当感受类型是“亲身实践”时,保持率为90%。这也符合国际学习科学领域所公认的一句话:“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

而刻意练习有这么几个要点:

1,有明确的练习目标。比如要练习某个动作,要完成某个任务,在学习前就有明确的设定好的目标。

2,不停留在舒适区,而是在学习区学习。比如我练习笛子吹奏,最开始学习时感觉是进步最快的,等到基本会吹以后,进步就很缓慢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最开始学习的时候,基本的音调,气息必须到位,不然的话,吹不出来歌曲。而等到会了基本的东西,并且学会了几首简单的曲子以后,再进步就很难了,因为每次吹笛子时,都是在练习已经会了的东西,而更多的技巧:花舌、变指法、飞指、历音等却是属于不熟悉的东西,练习起来是很枯燥无味的。用刻意练习的理论就是每次练习都停留在舒适区,而没有进入学习区。用在具体的学习上,就是要把精力放在学习、练习自己不会的方面,而不是已经学会的方面。

3,要把学习的内容分解。还是拿练习笛子为例,快板部分的练习是在学习区,而每个快板部分实际上也是由一个个的音符组成,把快板部分再细分,每次练习几个音符,练到熟悉无障碍,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分块突破了。

4,及时反馈。每个动作完成后,每个知识点学习后,都能马上看到反馈,这个有点难度,尤其在学习比较复杂的专业知识时,你要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以后,就有及时的反馈,是很难的。然而刻意练习的理论认为,高效的练习是有及时的反馈相伴的。

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符合刻意练习的这4条结论。

一,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学习区的活动

三,在完成某个小项目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掌握。

四,完成任务以后,反馈带给人的效果表现为竞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owered by 草根站长笔记 © 2015-2020 草根站长笔记 Inc.版权所有,禁止转载